在今年的“兩會”上,體育依然是熱點話題之一,諸多體育界和非體育界代表、委員們紛紛細化了他們的提案,為我國的體育事業、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在諸多體育相關提案中,青少年體育教育、青少年身體素質問題被代表、委員們多次提及,包括姚明、朱婷、楊揚在內的體育界人士都據此給出具體建議。
姚明:體教融合不能忽視人格塑造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提交了一份題為《體教融合不能忽視人格塑造》的提案。姚明認為,圍繞體教融合的各類頂層設計、體製改革、機製創新,應當以人為本,在促進廣大青少年強身健體的同時,不能忽視人格塑造。
姚明建議,要建立涵蓋基礎體能、專項技能、專業競賽的社會化體育教學體係。扭轉學校體育課“重體能、輕技能”的趨勢;要繼續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育模式,進一步擴大專項體育課教學規模;要發揮體育係統的優勢,引入社會資源,以社區為依托,提升校外比賽規模、質量。
具體建議包括:擴大校內、校際體育比賽覆蓋麵和參與度,在廣泛開展校內競賽活動基礎上建設學校代表隊;支持學校成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解決體育教師進行課外輔導的課時補貼;健全法律保障,設立學校體育運動意外傷害保險基金;加強對學校體育教學、課餘訓練、競賽、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的評估、指導和監督。
姚明還提到,目前,我國很多項目的後備人才儲備並不雄厚,在體製改革的關鍵階段,要特別密切關注各個項目的後備力量培養,避免出現新的體係沒建立、舊的體係沒人管的不利局麵,對此,他建議:理順包括學校、職業俱樂部、專業運動隊、社會機構在內的人才輸送機製,做到“誰培養,誰受益”;消除行業壁壘,化解職業俱樂部、專業運動員升學壁壘。
此外,姚明還建議,將適齡體校學員、專業運動員全部納入義務教育體係,提升專業運動員的人文素質、科學素質。具體建議包括:鼓勵中小學校與體校加強合作;體校教師進教師編製,在工資待遇、職稱評定、繼續教育等方麵納入教育係統統籌;提高基層教練員、裁判員待遇,鼓勵基層教練員參與學校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
朱婷:體育教育“關口”前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女排隊長朱婷的提案是《體育教育“關口”前移,啟蒙從學齡前兒童抓起》。
朱婷說,“提早啟動專業的體育教育,對孩子的身體發育、協調能力、智力發育來說,都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希望我們這代人以後成為孩子的家長後,會有這個意識,並且能更提前一些。”
此外,通過思考和調研,朱婷認為體育教育的“關口”應該前移到學齡前兒童,“重視幼兒體育啟蒙,早早在小朋友心裏種下參與體育的種子,讓運動成為伴隨一生的習慣。這關係到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也關係到我們全民族身體素質的提高。”
楊揚:加強社區兒童青少年體育設施規劃和建設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副主席楊揚帶來的提案是關於加強社區兒童青少年體育設施規劃和建設。
楊揚認為,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兒童的運動啟蒙和興趣培養更多起始於社區,應高度認識社區對推動兒童青少年體育運動的價值,多部門應合作協調進行頂層規劃、設計和推動,將社區兒童青少年體育納入全民健身、社區發展等建設範疇。
張常寧:進一步加強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女排隊員張常寧帶來的提案是一份《關於進一步加強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建議。張常寧認為,作為學校體育的重要一環,高校建設高水平運動隊,對帶動學校體育事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和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起著重要的示範作用。高校建設高水平運動隊為投身體育的青少年提供了升學渠道,為高校營造體育氛圍,同時為專業隊運動員解決了文化學習難題。
張常寧針對這一問題提了兩點具體建議:“一是加強政策引導,進一步提高體育在學生的綜合評定和升學指標中的權重,把政策要求轉變成學校學生的重視和加強體育的自覺行動。第二個是提高招生比例,比如把高校運動隊的招生規模,由不超過本校上一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1%提高至10%,這樣做能夠進一步激發青少年的體育鍛煉熱情,帶動更多青少年投身體育,從而推動高校體育更好更快地發展。”
鄒凱:留住更多一線人才全國政協委員、四川體育職業學院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鄒凱的提案是留住更多一線人才,讓優秀的運動員在退役後繼續為國效力。鄒凱認為,退役的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留在一線的話,能夠繼續發揮他們的專項特長,並且將寶貴經驗和優秀理念傳承給下一代運動,幫助後者提高對技戰術的認識和賽場上關鍵時刻的應對能力,從而繼續為中國競技體育爭光添彩。
謝敏豪:倡導科學健身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謝敏豪今年帶來的提案是關於全民健身,他認為,要倡導科學鍛煉,進一步普及科學健身的知識,加強運動處方的科學研究,客觀地評價運動和疾病的關係,“疫情期間國家體育總局推出了很多居家健身的方式方法,運動不僅能讓大家強身健體,還可以愉悅心情、調整心態。不過運動也非‘全能’,雖然對於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等病症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但一定同時結合醫學治療。”
卞誌良:為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履職盡責全國政協委員、山東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卞誌良的提案是關於體育產業發展的信息化。卞誌良認為,體育產業智慧化信息化必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借助“互聯網+體育”,全民共享奧運品質,依靠科技的力量,結合互聯網、人工智能、5G技術,製訂智慧體育、科學健身的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大數據平台,開展居家奧運、居家全運、居家省運、居家友情體育健身等活動,為實現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的目標任務提供有效路徑。
樊慶斌:實現“被動健康”向“主動健康”轉變全國政協委員、宋江武校校長樊慶斌帶來的提案是關於如何實現“被動健康”向“主動健康”轉變。樊慶斌認為主動健康會改變人們的思想意識,對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有很大的幫助,希望大家都能真正意識到“主動健康”的重要性。
作為武校校長,樊慶斌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將武術推廣出去,“全民健身不要拘泥於幾種健身方式和形式,武術也是一個可以嚐試的鍛煉方式。它不僅是一項競技體育運動,形式多樣,還具有健康養生的作用,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百餘委員聯名提案:把體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全國政協委員吳誌明領先百餘委員聯名提出《關於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為中小學生鬆綁減負的提案》,該提案表示,中小學生身體素質下降,課業負擔越來越重,這是多方麵原因造成的,其中就包括目前教育對於體育科目重視不夠。
該提案建議,全麵提高體育權重。探索實施體育教育測試過程性評價,將體育科目納入中高考考試科目範圍,並設計與語文、數學等主科同等分數,激發學生、家長、學校內生動力,主動增加體育鍛煉時間和師資投入。同時,保證中小學校公用經費中有合理的比例用於體育支出,提升學校體育場地和設施;鼓勵體育專業人士到學校兼職開展體育教學,帶動校園體育活動的發展。
斯澤夫:建議中小學開始體育不及格不能畢業全國政協委員、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斯澤夫的提案關注青少年健康問題。斯澤夫表示,目前中國青少年肥胖、近視等問題凸顯,需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因此,他向教育部建議,從中小學開始,體育成績不及格不能畢業。